現(xiàn)代煎藥與傳統(tǒng)煎藥的優(yōu)劣
中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,其獨特的較少的副作用和療效受到全球廣大患者的推崇。但中藥的煎煮方法非常講究,從火候到器具,先煎后下,烊化沖服,但煎煮費時,服用攜帶不便。明代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提出:“凡服湯藥,雖品物專精,修制如法,而煎藥者魯莽造次,水火不良,火候失度,則藥亦無功?!眰鹘y(tǒng)的手工煎藥方式都是使用藥罐在開放狀態(tài)下進行,使得煎藥質(zhì)量和保存成為困擾中藥療效的兩大難題。煎藥機是一種煎藥設備,能夠快速煎藥。中藥湯劑是中藥的傳統(tǒng)劑型之一,湯劑質(zhì)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,湯劑影響療效到物質(zhì)基礎主要是湯劑中煎出的有效成分,因此要發(fā)揮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,要盡量的煎出有效成分。傳統(tǒng)的小鍋單劑自煎,費時、費力,除解表藥煎煮的時間稍短外,一般要每天至少花2個小時以上。煎藥機煎后,由醫(yī)院負責煎制,病人只需將藥交給藥房,當天下午可取回煎好的湯劑,整個療程可一次性帶回家,包裝好,攜帶服用方便。
長期以來,手工煎藥質(zhì)量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,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:一是加水量的問題,加水量的多少應以藥物的重量、體積以及水能力、治療功效而定。二是煎煮的時間問題。中藥一般涉及一煎二煎、文火武火的問題,這在實際過程很難控制。
上一篇:新型煎藥機的新技術